高中生开学第一周,成绩与住校生活哪个更重要 ?

作者:网络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

说真的,每次开学第一周,我在学校门口总能看到不少家长扒着栏杆往里瞅,手里攥着刚打印的各科资料,嘴里念叨着 “ 这高中一定要好好学,要不然以后上不了好大学”。但作为5年生活老师的我,得掏心窝子说句大实话:开学头七天,孩子能不能在宿舍里睡好觉、跟室友说上三句话、自己把脏袜子泡进盆里,可比月考多考 5 分重要十倍!

就拿去年我们楼的张同学来说吧。这孩子中考成绩全校前 50,家长送他来报到时,行李箱里塞了三套辅导资料,却没带一块香皂。他妈偷偷跟我说:“老师,孩子从小没干过活,您多担待,学习上千万别松懈,衣服我不定时的来拿回家洗,省得耽误学习时间。”

结果呢?第一天晚上就出了岔子。宿舍十点半熄灯,别的同学都准备睡觉了,他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刷题,强光晃得室友没法睡,和室友争论半天,最后我跟两孩子进行调解。第二天早自习他趴在桌上补觉,被班主任抓了现行。更要命的是周三那天,我查寝时发现他桌底下堆着三双没洗的袜子,酸臭味能飘到走廊。同宿舍的男生集体找我投诉,说再这样就要换宿舍。我把张同学叫到值班室,这孩子红着眼圈说:“我妈说了,只要成绩不掉,这些事都不用管,衣服我妈会拿回家洗。” 可他不知道,那天晚自习,三个室友已经联合向班主任申请调换宿舍了。

你看,家长一门心思盯着成绩,却没意识到:一个连基本住宿规则都搞不懂的孩子,根本没心思沉下心来学习。 就像张同学,因为和室友关系紧张,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得竖着耳朵听动静,生怕哪句话惹对方不高兴,时刻关注室友动静,白天上课注意力怎么可能集中?第一次周测,他的排名直接掉了 100 多名。

反观我们楼的李同学,中考成绩刚过录取线,家长送他来的时候,特意跟我请教怎么整理内务。这孩子第一天就拿着小本子记学校作息时间和室友作息时间:谁习惯早睡,谁喜欢睡前听英语?谁对海鲜过敏?晚上洗漱时,他主动最后一个用卫生间,说 “让动作快的同学先弄,省得耽误大家休息”。我所在的高中住宿条件还是不错的,两个独立卫生间。每天我查寝,发现他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,还在床头贴了张便签:“周一早自习带物理错题本”。

你猜怎么着?第一周周测,李同学的成绩不但没掉,反而冲进了前 200 名。他跟我说:“在宿舍不用操心吵架的事,睡得香,上课脑子转得都快。”

高中住校根本不是简单的 “换个地方睡觉”,而是孩子第一次独立面对一个小型社会。 在这里,他得学会看懂室友的脸色,得明白 “个人自由不能影响别人”,得知道 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 不是嘴巴上说说。得明白在哪里就遵守哪里的规矩。这些能力,比多背 50 个单词、多做 10 道数学题重要得多。

我见过太多家长,开学第一周就天天给老师发消息问 “今天测试多少分”,很少家长问 “孩子晚上睡得好吗?”。等到孩子因为和室友闹矛盾躲在被窝里哭,或者因为不会洗衣服把校服穿得发臭被同学笑话,成绩一落千丈时,才急急忙忙跑来学校,可这时候早就错过了最好的适应期。

开学第一周,真正该重点关注的,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,而是孩子能不能在宿舍这个小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 他是不是知道按时关灯?是不是能主动倒垃圾?是不是会跟室友说 “麻烦让一下”。这些小事背后,藏着的是他的适应能力、沟通能力和自理能力 —— 而这些,才是支撑他整个高中三年学习的根基。

作为家长,与其天天盯着班级群里的测试排名,不如周末接孩子回家时多问问:“你们宿舍谁最有意思啊?”“今天有没有帮室友做点什么?”“晚上睡觉冷不冷?” 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宿舍里的趣事,当他能笑着说 “我学会叠豆腐块被子了”,你就等着看他的成绩单吧,肯定差不了。

高中三年,谁能更快地适应独立生活,谁能更早地学会和别人相处。孩子学会了这些就不会影响学习,不会天天想着怎样处理室友关系。开学后记得给多问问老师:“我家孩子在宿舍还适应吗?” 这比问 “考了多少分” 有用一万倍!

标签: 高中生 住校生活 成绩 适应能力 沟通能力
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